4D视觉

用4D视觉看电影

简报|2015全国影市年报(非广电和微影版)

一、概况 (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,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.69亿元,同比增长48.7%。国产影片票房271.36亿元,占总票房的61.58%。全年故事影片产量686部。公开上映的影片中,票房过亿影

一、概况

(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,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.69亿元,同比增长48.7%。国产影片票房271.36亿元,占总票房的61.58%。全年故事影片产量686部。公开上映的影片中,票房过亿影片共81部,其中国产影片47部。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.7亿元,同比增长48.13%。全年观影人次12.6亿,同比增长51.08%。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,平均每天增长22块,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。由于广电总局与艺恩数据库的数据素来有偏差,但偏差幅度很小。为保证一致性,下文以艺恩数据库的数据为准。)
2015年,全国票房438.4亿,同比升49%;人次12.6亿,同比升51%;平均票价34.8元,同比降0.5元;场均人次23.2人,同比升1.5人。据有数据记录的6148家影院,30421张银幕计,单影院年票房713.1万,同比增近百万;单银幕年产出144.1万,同比增21.1万。单银幕产出在经历了多年的低迷后,终于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(按广电总局的数字,单银幕产出达139.3万,同样为近五年新高)。
按14亿国内人口计,全年观影率达到0.9次/年/人,十万人银幕拥有数达2.26张。虽然内地电影市场总量已接近北美市场2/3的体量,跃居全球第二大市场,但在各项人均数据上,内地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。这既告诉我们不能盲目乐观,又预示着未来的巨大机会。乐观估计,未来3年城镇人口观影率将达到欧洲发达国家水平(3次/年/人),票房总量将接近1000亿,我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。
今年是创造奇迹的一年,7月18日,实现单日票房4.25亿的历史纪录;7月13—19日,单周票房最高纪录17.8亿达成;9月9日,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以9.56亿的票房成为国内最卖座动画片;9月16日,《捉妖记》票房定格24.39亿,以1288万的优势超越《速度与激情7》,成为国内最卖座电影……然而,这一系列荣光的背后,是某影片为任务大肆作假,是某影片为破纪录大搞幽灵场,是某院线为补贴狂录假票房…光荣与混乱,交织成国内影市奇特的交响曲。

(年度冠军影片)二、影片情况

票房作假也罢,国产影片保护也罢,2015年实实在在地成了国产电影崛起年。这不仅表现在国产片以60%以上的份额力压进口片,也不仅仅表现在《捉妖记》勇夺票房冠军。全年8部破10亿的影片中,国产片占5部;票房Top 10的影片中,国产片占7部。Top 20的影片中,国产片占11部,票房126.7亿,单片平均票房11.5亿,而其他9部进口片的票房仅95.6亿,单片平均票房10.6亿。国产大片第一次在票房体量上与好莱坞站上同一个台阶。而就在2014年,Top 20的影片中,9部进口片的平均票房是7.78亿,11部国产片的平均票房还仅有6.45亿。
除了票房给力,今年还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影片,在口碑效应和“自来水”的作用下实现逆袭。除前面已提到的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外,春节档的《狼图腾》、国庆档的《夏洛特烦恼》、圣诞档的《老炮儿》等,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口碑对票房的巨大推动作用。虽然到目前为止,如《富春山居图》般票房口碑倒挂的情况还屡见不鲜,但中国观众对好影片的支持度正越来越高。
一直不受观众待见的文艺片,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,票房也屡创佳绩。王小帅的《闯入者》、独立电影《心迷宫》、纪录片《喜马拉雅天梯》、还有《十二公民》、《一个勺子》等都获得了千万以上的票房。贾科长的《山河故人》斩获票房3220万,超过其以往影片的票房总和。《失孤》2.16亿、《烈日灼心》3.05亿……自《白日焰火》以来,文艺片与商业片的界限日渐模糊,主流观众的审美不断提高。
有人说国产大片的崛起是今年国内影市的主题,中国式大片以前所未有的姿势出现在国人面前,与好莱坞正面抗衡。然而,今年称得上大片的《捉妖记》和《寻龙诀》,其实很难算得上是纯粹的国产。与其说今年是国产大片崛起之年,不如说是国产类型片崛起之年。这一年里,“喜剧”和“青春”两大类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。票房破3亿的45部影片中,即使不算《捉妖记》,《港囧》16.1亿,《夏洛特烦恼》14.4亿、《煎饼侠》11.6亿,《澳门风云》9.7亿,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5.1亿,《万万没想到》3.2亿,合计票房60.1亿。如果说喜剧一直以来都深受国人喜爱,那么青春怀旧之风,则兴于赵薇的《致青春》,并延续至今。《小时代4》4.9亿,《左耳》4.9亿,《栀子花开》3.8亿,《我的少女时代》3.8亿…小成本高票房的青春系列片,已成为电影投资的经典教材,也成就了光线这一青春片之王。

(Top 50影片情况)三、省市情况

各省份票房基本保持了去年的格局,除山东、安徽、吉林三个省份的票房排名各上升1位,分别超越辽宁、重庆和天津外,其他省份排名不变。各省电影市场发展程度差异很大,票房分布并没有变得均衡的迹象。十大省份市场份额66.9%,同比微降0.8个百分点;前三省份市场份额31.7%,同比微升0.1个百分点。冠军省份非广东莫属,票房高达62.4亿(领先第二名江苏达20.7亿),市场份额达14.25%,同比升0.14个百分点,也是唯一份额超过10%的省份。十大省份中,山东票房增长最快,同比增幅达56.3%,北京同比增幅仅37.8%,在十大省份中垫底。排在后十位的省份,市场份额仅8%,与去年持平。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,有18个同比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其中黑龙江、广西和河北以超过66%的增幅排在前三。

城市排名同样稳定。Top 20城市中,仅无锡超越长沙,排名上升1位。如广电总局的官方报告所描述,“小镇青年”正在观影版图上崛起。十大城市市场份额39.8%,同比降1.7个百分点,除苏州外,其他九个城市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,以北京为最。Top 20城市份额下降2.14个百分点,Top 50城市份额下降2.04个百分点。从同比增幅看,十大城市中仅苏州增幅超过全国平均值,Top 20中仅苏州、东莞、佛山、福州四个城市超过全国均值。4个一线城市票房97.5亿,份额22.3%,同比降1个百分点;31个二线城市票房181.4亿,份额41.5%,同比降1.25个百分点;57个三线城市票房79.2亿,份额18.1%,同比升0.75个百分点;4线及以下城市241个,票房79.3亿,份额18.1%,同比升1.4个百分点。虽然“小镇青年”的崛起已是趋势,但仍然未成气候,过分夸大三四五线城市的票房贡献是不客观的。

如果以单银幕年产出来简单衡量一个城市电影院产出水平,海口以436.4万高居全国之首,北京以324.2万次之(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.2倍)。北上广三个城市单银幕年产出均超过270万。十大城市中,仅重庆单荧幕产出低于全国水平,为132万。Top 20城市中,东莞以116.8万排在最后。可见,北上广三个城市还有新建影院的巨大空间,其银幕数的增长主要受到物业的制约。除北上广外,哈尔滨、长春、厦门、贵阳、呼和浩特、三亚、阳江、秦皇岛等城市单银幕年产出均超过200万,是各大影投公司应该考虑重点开发的地方。重庆和东莞则是终端建设过快的例子,类似的还有青岛、温州、台州、乌鲁木齐、烟台、潍坊等,这些城市的票房没有跟上终端扩张的步伐,影院投资者应当谨慎。

(各省票房情况)

(Top 100城市情况)四、影院情况

影院方面,票房一路高歌猛进,并没有因为新开影院而放满了增长的步伐。北京耀莱蝉联冠军,票房1.1亿,同比增8.1%。亿元俱乐部新增一位成员—-深圳橙天嘉禾影城,其票房同比增21.9%,刚刚越过亿元门槛。不过,深圳嘉禾影院的某些表现让人难以信服,譬如其12月的1464.4万票房中,《十五的月光》203万、《山河故人》200万、《没女神探》150.2万、《西藏天空》150万,四部“非主流”影片合计票房703.2万,占当月票房的一半。一个月就虚高票房700万,如此得来的“破亿”、“亚军”头衔有何意义呢?当然,有此类行为的影院并非一家,某些知名院线、知名制片公司旗下的影院都曾有过大面积票房作假的行为。

Top 20影城中,南京新街口和北京UME华星出现同比萎缩,百强影城中仅8家出现同比萎缩,许多老影城同比增幅超过20%。500强影城中,同比出现增长的达到了441家,占比高达88.2%,这对影城经营者来说绝对是好消息。今年的百强影院门槛是4401.4万,500强门槛是2206.7万,同比分别提高690.3万和557.4万。万达依然是绝对的主角,百强影院中万达系占41个席位;500强影院中万达占据130席。万达的全国影院数为207家,62.8%的影院进入全国500强,产出全院线85.6%的票房,霸气可见一斑。

票价方面,虽然全国均价下降了0.5元,但各影院的票价变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。百强影院中,63家票价出现同比增长,增幅最大的是北京欢乐美嘉三里屯店,高达14.1元。靠着巨大的票价增长,该影城以76.8元的均价成为全国票价最高的影城。500强中票价下降最多的影城是长春吉视迅驰影城,均价30元,同比下降14元。票价波动的无规律性告诉我们,虽然第三方补贴造就的低价之势浩浩荡荡,但对于大影城来说,影响并不明显。各影城的票价波动,更多还是为应对市场竞争而进行的自我调节。

新影城建设方面,根据艺恩的数据,去年底全国影院数至少为4918家,荧幕数至少为24470张。今年,按广电总局公布的31627张银幕计,则全年新开影城1490家,新增银幕数7157张,新增银幕比例达到29.2%,与2014年的新增银幕比例持平,远低于全国票房的增幅。今年新开影院的平均银幕数5.3张,同比持平;单影城座位数676个,同比少55个;单厅座位数126个,同比少10个。近两年新开影院和新增银幕的速度保持稳定,但影院规模有减小的趋势。

(Top 100影院情况)五、院线和影投公司情况

院线方面,万达以58.9亿票房居首,同比增39.8%,市场份额13.5%,同比降0.8个百分点。十大院线票房总计289亿,同比增49%,份额66.5%,同比增0.5个百分点。47条城市院线中,23条同比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中广国际、吉林长影、内蒙古民族、江西星河四条院线增幅超过100%,但由于其票房基数太低,不具备可比性。市场份额方面,中数和横店增长最快,同比增长近1个百分点。星美的票房基数巨大,虽然市场份额仅增加0.32个百分点,也不可小觑,但是该院线的票房可信度不高。万达的份额萎缩比较明显,0.8个百分点的同比降幅排在各院线之首。上海联和、金逸、浙江时代和新影联的市场份额同比降幅均超过0.5个百分点,也体现了这几条院线今年增长乏力。尤其是新影联,其19%的同比增幅在Top 20院线中垫底,且远低于全国票房增速。

影投公司方面,万达的优势更加明显,排名第2—4位的大地、金逸、中影影投的票房加在一起,也比不上万达一家。十大影投公司票房达182.4亿,同比增53亿,份额41.6%,同比降2.4个百分点。影投公司20强中,14家票房同比增幅低于全国平均值,上影一家出现票房同比萎缩,而星美影院和CGV的票房增幅高达98.4%和83.7%。金逸、UME、上影、四川电影公司、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和浙江电影公司6家是20强中同比增幅低于20%的影投公司,他们的中的多数,增长乏力早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

虽然资产联结院线正在逐渐显示出其威力,但供片联结院线份额依然巨大。2002年的院线制改革至今,供片联结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,正退化成落后的生产力。中国电影市场要由大而强,市场集中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,亟需诞生一批像万达一样有实力的资产联结院线。目前,数条国有院线都已经开始探讨改制、引进战投和上市的可能性,也许在不久的将来,一批以资产联结为主的院线公司将强势崛起。

(院线情况)

(Top 50影投公司情况)六、其他

除上文所述外,今年电影行业还有两大趋势:第三方格局初定,放映端资本涌动。

第三方购票的活跃,背后站着的是BAT三大互联网巨头。起于2014年的第三方购票大战,多场血拼后,腾讯笑到了最后。美团大众合并、新美大与支付宝开撕、小马哥进入新美大马云退出,意味着猫眼归入腾讯系。微影吞并格瓦拉后,老二位置已是铁板钉钉,分分钟都可能向老大发起冲锋。至此,老大老二均已纳入腾讯囊中,未来在腾讯的撮合下,猫眼与微影合并不是没有可能。一旦如此,第三方购票之战将尘埃落定,腾讯系一统江湖。到那个时候,行内才会知道什么叫垄断势力,什么叫绑架终端。至于百度,自从选了队友星美,就已经注定江湖上不会再有它的传说。

资本涌入制发领域早已司空见惯,但资本在放映终端骚动则始于2015年。1月22日,万达院线上市,开启了放映终端对接资本市场的序幕。12月24日大地院线提交新三板上市材料,12月30日上影股份和幸福蓝海同天过会,院线行业的上市队伍不断壮大。6月,万达10亿人民币收购世茂影城,创下了国内最大的单笔影城收购纪录。到年底,已有包括恒大院线在内的多家土豪公司放话要大笔收购影城。不少公司开始筹划影城并购基金、苏宁杀入影城投资领域、某些影投公司在风投的支持下开始向影院管理输出公司转型,放映端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。

总的来说,2015年的电影市场瑕不掩瑜。一方面,高速增长、急功近利、人才不足、管理落后、诚信缺失等相互作用,造成了偷票房、票房作假等种种劣迹,严重损害了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。另一方面,高质量低价格的电影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,电影正在回归其大众消费品的本质。同时,新导演、新类型片不断崛起,电影作品和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化,电影行业正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向前。乐观估计,中国电影还有五年的黄金时代,风还会刮很久,谁能起飞则各凭造化。

(数据来自艺恩,可能有偏差)

 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